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风采展示(一)

发文:学校要闻
发布时间:2025-07-25
访问量:

2025年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组织青年师生紧密围绕理论宣讲、爱国教育、文化传承、科技助农、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多方面开展活动,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出彩中原”“小我融入大我”“返家乡”“向基层报道”等专项实践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实践队员奔赴全国全省各地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在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基层发展的火热实践中锤炼品格、砥砺成长,展现了科院青年的责任担当,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农学院

农学院积极组建17支队伍,先后在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殷庄村、安阳市汤阴县、开封市杞县、平顶山市宝丰县、南阳市岭岗村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禾言新丰”推普实践团队于7月7日走进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殷庄村,围绕村民语言使用现状、学习需求及乡村发展实际展开深入研讨。同时,团队依托村委会教学点,为中老年群体开展基础教学,细致讲解日常生活用语规范,助力村民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百农传承”小队于7月7日至13日在安阳市汤阴县,队员们深入田间开展实地勘察。他们细致分析玉米植株长势、精准监测病虫害种类,为农户量身打造了“抗倒伏栽培技术方案”和“绿色防控病虫害手册”。团队还肩负起宣讲使命,通过设立“田间课堂”、制作宣传展板、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向村民细致解读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政策,积极宣传生态农业发展理念。

“麦”浪伴青春・乡约行实践团队于7月8日至14日奔赴开封市杞县尚庄村,在村支部书记边玉生的带领下,参观了振兴产业大棚。在瓜农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了解了选瓜的口诀和采摘技巧。大家亲眼见证了优质产品瓜从大棚采摘后,被运到包装工厂的全过程,深刻体会到了现代农业产业的运作模式,也感受到了村民们丰收的喜悦。另外,团队成员深入农户家中,与农民伯伯交流种植经验,开展问卷调研,共同探讨作物品种优选及肥料农药施用策略。

广大青年作为时代的先锋力量,理应积极响应号召,深入基层一线,真切了解国情、洞察民情、把握农情。此次社会实践,不仅让农学学子在田间地头收获了实用的农业知识,更让青春的力量与乡村的发展紧密相连。他们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对“百农精神”的赤诚热爱与深情传承,在知行合一的实践长卷上,书写青春的璀璨篇章。

生命科学学院

7月5日,“春风化雨”实践团深入延津县秦庄村开展科技助农科普活动。团队通过设计图文传单、劳作场景实时讲解、开讲“微型课堂”等创新形式,提升村民生产技能,推动科学种植落地,打通科技农业科普的“最后一公里”。

7月12日,“筑环保意识,绘绿水青山”乡村振兴实践团赴南乐县吕村,针对垃圾清运滞后、河道污染等环保问题采用了宣传、实践双线推进措施,号召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绿色根基建设、增强生态环保意识,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画卷。

通过开展暑期实践活动,以青年专业力为桥梁,以科技与环保为双翼,解决乡村发展痛点,群众从知识匮乏到技能提升、从意识淡漠到主动参与,实现个体赋能与社区发展双赢,生动诠释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基层的核心价值;锤炼青年实践能力,彰显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知行合一的担当精神,生动诠释了“青春之力”服务国家战略的价值内涵。

经济与管理学院

7月7日上午,经济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新乡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参观实践城市管理工作。执法人员现场面对面为同学们讲解城市管理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及市容整治成果。详细介绍数字化赋能城市管理的新场景、新应用。

队员们通过观看主题展板、学习申诉缴费流程、聆听执法装备介绍,深入了解市容整治成果与智慧城管系统,并近距离接触各类执法装备。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就执法难点踊跃提问,城管队员结合实际耐心解答。

随后,在执法人员的引领下,实践团队在社区广场开展城市管理执法宣传活动,面向居民普及城市管理相关知识。通过设置宣传展台、发放科普手册等方式,结合商户规范经营、占道整治等城市管理实际案例,向居民讲解市容环境维护、经营行为规范等执法要点,细致说明违规经营的后果及整改途径。还通过互动问答让居民更清晰了解自身在城市管理中的权利与义务。

此次宣传活动不仅帮助居民深入理解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内容与价值,更引导大家主动参与到市容环境维护中,为推动形成“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注入青春力量。

机电学院

机电学院周密谋划、统筹推进、精准落实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7日-14日,积极组织十支实践团队,分别前往新乡市烈士陵园、新乡市社会福利中心、新乡市红旗区殷庄、段村新村等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繁星点点,豫见美好”孝老爱幼实践团聚焦农村敬老院老年群体,采取生活照料、趣味游戏、心理关怀等多元化形式,实践团队员们深入基层为老年人提供切实帮助与情感陪伴,在实践中强化青年社会责任意识。“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教育宣讲团前往新乡市烈士陵园,深情致敬铁血英烈,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让红色火炬在代代青年手中熊熊不息。

“智慧乡村,机电赋能”学科特色实践团队面向社区儿童开展无人机与单片机科普:通过互动体验激发青少年科技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展示无人机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同步开设“大学生—居民科技对话角”,双向交流、资源共享,共建科普社区新样板。

“多角度多元化,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奔赴殷庄村,以村庄真实需求为基础,以专业赋能为动力,展示3D打印模型、编程小车和语音机器人“小智”,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力;村支书张红昌以村庄发展规划为例,向实践团成员讲解“文旅+养老”发展路径。

食品学院

7月4日至9日,食品学院组织多支暑期实践团队开展系列活动,通过寻根溯源、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子在实践中深化认知、锤炼本领。

“百农精神”宣讲团队率先开启实践之旅。他们先后走进校史馆、河南科技学院辉县校区及黄光正教授故居,在泛黄的史料与斑驳的旧物中,队员们系统梳理了学校从百泉办学到科院新篇的发展脉络,深刻体悟“扎根大地、艰苦奋斗、抱朴守拙、守正创新”的“百农精神”内涵,为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筑牢思想根基。

与此同时,“传承非遗美食”团队走进牛忠喜烧饼、臧营桥烧鸡、濮阳壮馍等地方特色门店。队员们不仅向店主学习传统工艺,更在门店周边进行宣传,详细讲解非遗食品的历史渊源、制作技艺及食品安全知识,让更多人感受非遗美食的文化魅力与当代价值。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团队则聚焦专业服务社会,团队在食品学院实训中心为幼儿园小朋友开展“食”趣夏令营,通过互动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掌握食品安全常识。团队还深入新乡市人民公园、常青藤社区、宝龙广场等地,开展“食品安全与规范”科普宣讲及“反邪教”主题调研,累计服务群众超500人次,用专业知识守护大众“舌尖上的安全”。

园艺园林学院

6月21日至7月12日,园艺园林学院以“以青春之名扎根乡土,以百农之志耕耘未来”为主题,组织多支实践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奔赴封丘县、延津县、河南科技学院子弟学校、建业联盟新城小区、新乡市博物馆及卫滨区。

“传承‘百农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和“智汇田园”实践团在封丘、延津走访农者、宣讲百农精神;子弟学校里,“园艺疗法,自然疗愈”实践团与“豫见非遗,花艺匠心”实践团以多肉植物科普生命之美,借压花技艺传承非遗匠心;建业联盟新城小区中,队员们清理杂草、科普园艺,同步开展反邪教宣传;新乡市博物馆内,实践团追寻红色印记;卫滨区的压花活动则让传统技艺焕发新彩。

此次社会实践,艺林学子们将专业所学融入多元场景,在服务中成长,以实干为各地发展注入青春动能,彰显了新时代青年以实干诠释使命的信念。未来,艺林学子们将带着这份热忱,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步履铿锵,续写新篇。

信息工程学院

7月5日,在指导老师陈艳锋和辅导员朱琳的带领下,信息工程学院义务家电维修志愿服务队踏上暑期社会实践之旅,走进封丘县旧黄陵村、延津县秦庄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凭借专业技能,为村民修复故障家电,让电饭煲重新煮饭、热水壶恢复升温、风扇平稳运转。维修间隙,团队成员分组走访村民,结合日常家电,详细讲解安全用电知识,并手把手示范家电使用与维护方法。尤其对留守老人,更是反复叮嘱用电安全细节,确保他们能安全使用家电。此次活动,是学子专业实践的生动体现,也拉近了大学生与村民的距离。

7月6日,信息工程学院实践团走进红旗区常青藤小区,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青春志愿行暑期,民族团结践初心”团队的同学们用精心准备的民族团结知识宣传单,向居民介绍我国民族构成、风俗习惯以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让居民深刻领会 “中华民族一家亲” 的内涵。“感悟红色情怀,延续革命薪火”党史研习实践队员与小区老人围坐一起,共同追忆革命故事,从红军长征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成就,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千年文脉,厚植文化自信” 团队成员声情并茂地朗诵经典诗词,让居民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习语新声” 理论宣讲团成员与社区青少年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结合自身实际分享心得,牢记嘱托,立志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帮” 志愿服务实践团成员深入小区各处,为老人打扫家务、为孩子辅导功课、协助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精神。

这些活动各有侧重,却共同丰富了社区生活,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化了责任与奉献意识,厚植为民情怀。这些既是信息工程学院学子专业能力的展现,更是其担当社会责任、回应人民需求的实践体现。学子们在历练中成长,将知识与温暖送到乡村社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拉近与人民群众的心灵距离。未来,同学们将持续深入基层、心系人民,以青春之力服务社会,在实现中国梦、为人民谋幸福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为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精心策划部署,结合学科特色组建团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学院共组建7支校级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和9支院级团队,200余名实践队员围绕历史传承、文化育人、支教服务、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反邪教宣传团在反邪教主题公园、常青藤社区、封丘县旧黄陵村、延津县秦庄村结合真实事件传授邪教辨识方法,揭露其反人类、反科学本质及危害。志愿者们精心挑选了多起真实发生的邪教事件,通过生动的讲述,让市民们直观地了解到邪教组织是如何以各种看似合理的借口和手段,诱骗人们陷入其中,让市民们深刻认识到邪教的邪恶本质,增强了抵制邪教的自觉性。活动还开展了反邪教知识竞猜和发放宣传手册等活动。

“防范诈骗,共创平安”反诈宣传团针对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常见类型,剖析诈骗手段,筑牢群众防诈防线。“分而治之,绿以新生”环保思想宣传团通过发放手册、现场演示,科普节能减排技巧与垃圾分类标准,引导绿色低碳生活习惯。“数智科普利民生,电脑维修助便捷”计科帮扶团搭建临时服务点,免费排查维修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解决群众实际难题。

“童心飞扬,暖心助学”团带领孩子们走进美术馆感受艺术之美,走进岳家拳基地体会传统文化,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助力小学生学业提升。“细聆标本密语,追溯生命脉络”团与小学生在标本馆互动探索,讲解生命演化历程,激发自然科学兴趣。“童探科技,启智未来”团在科技馆借助光影设备、力学装置讲解科学原理,让孩子们感受科技魅力,播下探索种子。

(初审/各学院团委 复审/马婧丽 终审/张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