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风采展示(二)

发文:学校要闻
发布时间:2025-07-26
访问量:

2025年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组织青年师生紧密围绕理论宣讲、爱国教育、文化传承、科技助农、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多方面开展活动,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出彩中原”“小我融入大我”“返家乡”“向基层报道”等专项实践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实践队员奔赴全国全省各地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在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基层发展的火热实践中锤炼品格、砥砺成长,展现了科院青年的责任担当,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美术与设计学院

7月5日,美术与设计学院文化宣讲团走进河南省新乡市交警指挥中心。宣讲团与交警同志围绕“新思想引领交通治理新实践”展开研讨,结合城市交通规划、文明出行宣传等工作,探讨艺术设计赋能交通安全宣传的路径。

7月6日,宣讲团奔赴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丰庄镇秦庄村,聚焦耕地保护主题开展实践。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勘察农作物生长态势,面对面向村民宣讲耕地保护理念;走村入户过程中,围绕惠农政策解读、粮食价格等村民关心的实际问题,展开深入交流讨论。随后,宣讲团走进封丘县黄陵小学,成员们以校园为阵地,开展“新思想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组织互动问答、情景演绎,让同学们在参与中理解理论内涵。

此次系列实践活动,是美术与设计学院学子探索专业优势与理论宣讲融合的生动实践,同学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深刻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音乐与舞蹈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坚持专业融合与兴趣导向,组建了5支实践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实践活动。

7月4日,“同音筑梦”艺术支教文明实践团赴河南科技学院附属幼儿园,秉持“寓教于乐、全面发展”理念,将艺术启蒙与安全教育相结合,通过教唱童谣、趣味剪纸等活动,在培养孩子们音乐素养与动手创造力的同时筑牢安全意识。7月5日,“红韵青传”实践团前往河南省封丘县旧黄陵村,以集中宣讲与入户指导安装反诈APP的方式开展反诈宣传,守护村民财产安全;队员们还走访老党员聆听红色故事,演唱红色歌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同日,“清雾反邪先锋团”深入洪门社区,通过分发宣传手册、讲解案例等方式,揭示邪教危害,指导居民识别邪教话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助力平安社区建设。7月5日起,“舞乐耕梦”艺术启蒙实践团返乡开展活动,队员们分散至河南、湖南等地,发挥专业优势,为当地青少年提供舞蹈教学指导,推动家乡艺术教育发展,展现青年担当。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各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取得了良好成效,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与责任担当,让青春在实践活动中绽放绚丽光彩。

服装学院

服装学院“遇见扎染,布里生花”和“一扇一世界,漆彩绘乡愁”文化传承实践团分别赴新乡市封丘县和绿都小区等地开展活动。活动现场吸引了许多村民加入其中,体验扎染和漆扇的艺术魅力。实践队员耐心、细致地向参与者讲解扎染的历史、扎染染料的萃取、扎结手法等,制作出一件件独一无二的作品。不仅让参与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还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追溯红色记忆宣讲团”和“红色文化,星火相传”宣讲团走进革命老区,围绕红色故事宣讲、革命旧址探访、老党员访谈等开展活动。活动伊始,宣讲团成员在当地党史专家的带领下参观革命纪念馆,通过一幅幅珍贵图片、一件件历史实物,直观感受到革命年代的艰辛历程。随后,宣讲团成员化身红色讲解员,结合专业所长,开展红色主题志愿服务,走进社区、校园普及红色历史知识,提升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识。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式宣讲,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家纷纷表示,将把革命精神与专业学习相结合诠释红色文化,让红色记忆在青春传承中焕发新的光彩。

文法学院

7月5日,文法学院各实践团成员代表赴新乡市封丘县旧黄陵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语”你同行大学生义务推普服务队结合不同群体掌握语言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易错字教学,纠正错误读音,让村民们对讲好普通话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曙光”大学生义务普法服务队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普及法律知识,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解读土地承包、消费维权、环境保护等基础法律内容,解答法律问题,让法治知识真正走进村民心里,也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观念在村民心中扎根生长。“希望树”大学生义务支教服务队为当地孩子们精心准备了趣味十足的课程,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队员们用真诚和热情与孩子们交流互动,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队员们发挥专业所长为村民们提供帮助,用点滴行动践行青年担当。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收获了历练与成长,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青春在助力乡村发展的生动实践中焕发光彩。

教育科学学院

7月5日,教育科学学院文化宣讲团前往新乡市关堤乡白马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志愿服务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在白马村见证了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同时在下乡调研期间,团队成员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不断宣传科学文化卫生知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7月6日,教育科学学院“星火”义务支教服务队前往新乡市红旗区崇文社区开展“星光支教倾爱意 暑期逐梦润童心”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次支教中主要进行了做手工、折纸、绘画等活动,用心传授知识,用爱浇灌未来,为社区孩子带去了知识和关爱,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教育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为大学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基层发展的实践中砥砺成长,锤炼品德修养,展现青年的责任担当,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组织多支实践团、志愿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足迹遍布新乡封丘县及安阳、鹤壁等地的文化场馆,让学子在实践中汲取成长力量,实现自我提升。

7月5日,“星光亮路,与‘数’同行”“传播数学薪火,赓续乡土文脉”等团队走进封丘县闫庄村。队员们深入农户,通过面对面交流、分发传单,积极宣讲乡村振兴战略与反邪教知识。他们为当地儿童准备趣味数学教具,将知识融入游戏,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主动帮农户搬重物、打扫院落,在躬身实践中深化对志愿服务精神的理解,学会用真诚沟通架起与乡土的桥梁。

7月8日至10日,“红色薪火代代传”志愿团、“青衿传求韵”实践团等走进平原博物馆、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队员们探寻史前文物的数理智慧,追溯甲骨卜辞的文脉传承,感受青铜重器的厚重,回顾文字改革的红色记忆。在跨越千年的文明遗存中,他们深刻感悟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的交融,通过挖掘先辈护宝、改革奋进的故事,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愈发强烈,历史使命感在参观中不断升华。

此次实践让学子们在乡村服务中锤炼担当,在红色文化与传统文脉的探寻中坚定信念。大家深刻体会到,青年成长需扎根大地、拥抱传统与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将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力量,在实践中书写青春华章。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精心谋划,结合专业优势,7月4日至12日,积极组建了17支团队先后在封丘县、延津县、新乡市区以及周口市商水县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覆盖全院300余名在校学生,涉及义务支教、红色教育、乡村振兴、反邪教宣传等方面的实践内容。

受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邀请,外国语学院“甘霖计划”大学生义务支教服务队到商水县汤庄乡西赵桥村开展党建引领公益支教活动。支教团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相继开展了文化课程、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生命教育、安全自护等教育课程,助力孩子们度过一个七彩假期。

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先后前往封丘县黄陵镇旧黄陵村、延津县丰庄镇秦庄村、新乡市常青藤小区以及周边社区以及平原博物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你我同心,反邪同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聚焦邪教认知,围绕邪教的本质、危害、欺骗手段以及应对措施,开展宣讲和案例剖析,提升广大居民对邪教的辨别力和防范意识;“同心同语,共语未来”大学生推普实践队通过在街头发放问卷、入户沟通交流等形式,推广普通话,调研语言使用情况,为文化交流筑牢普通话桥梁根基,助力文化振兴;“百年党史青年说”实践队组织队员参观学习新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精神,开展党史宣传活动,向大众讲述党史故事,引领学生从党史中感悟力量,传承红色基因;“禁毒防艾”宣讲实践队以接地气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讲解、直观的宣传物料,向居民们普及禁毒防艾知识,传递健康生活理念。

今后,学院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教育引导学院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在实践中充分了解社会,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用青春和汗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体育学院

7月5日至9日,体育学院组织多支志愿团队深入基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专业服务社会,践行青春使命。

5日,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封丘县旧黄陵村,通过互动宣讲向村民普及体育健身、防溺水、反诈骗及反邪教知识,提升村民安全意识。

6日,“卫滨同心服务志愿队”在卫滨区社区活动中心举办“暑期陪伴·趣味运动会”,精心设计网球、气球传送、跳绳等趣味项目,吸引众多儿童参与。活动现场欢声笑语,家长们纷纷表示此类活动既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又减少电子产品的依赖。8日,该团队针对老年人健康需求,在卫滨区社区广场开展八段锦、太极拳公益教学,耐心指导动作要领,并穿插健康科普与防诈骗宣传,帮助老人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9日,“南水润辉志愿行服务队”赴南水北调卫辉管理处,结合专业特长讲解科学健身方法,同时参观中控室与闸口,深入学习“大国统筹、人民至上”的南水北调精神。

此次实践活动中,体育学院学子立足专业、服务群众,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为乡村振兴与社区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苏梅国际学院

7月5日,“清风筑梦,廉韵润心”和“医心筑梦”实践团赴封丘县旧黄陵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以古往今来的廉洁故事为例,引导村民共同参与清廉乡村建设,让“以廉为荣”的观念融入日常中。实践团借助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针对常见的狂犬病预防等知识进行详细科普,为村民送上健康“锦囊”,将实用的技能、知识和服务送到了村民家门口。

7月6日,“一山两河”学习考察实践团走进河南科技学院百泉校区,切身领略“百农精神”的历史渊源和红色基因的底色。团队还到访辉县市上八里镇王家河坡“百农小院”,了解校友王全新心系母校、奉献社会并发起建设小院传承“百农精神”的事迹。为纪念“七七事变”爆发88周年,缅怀抗战历史,凝聚奋进力量,实践团最后赴关山耿风泉抗战实物展览馆,深入了解了珍贵的历史文物背后八路军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洗礼。

7月5日至11日,“一山两河,科暖童心”志愿服务队在乔谢社区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青春活力,以趣味讲堂、手工绘制、互动游戏、交流分享会、观影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围绕思想引领、文明生活、身心成长等7大板块内容,为社区儿童带来温暖与知识。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服务社会、锻炼能力,更在奉献与服务过程中展现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初审/各学院团委 复审/马婧丽 终审/张永波)